隱藏
其他 |
《擺脫貧困》:精準扶貧的示范意義
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16年03月31日 14:32
  《擺脫貧困》,是一部薈萃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寧德地區任地委書記期間扶貧的思路、方法、經驗的專著。此書蘊含著豐富的精準扶貧的思想與做法,認真學習和把握此書的精神要義,對于我們今天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堅持精準扶貧,打贏扶貧攻堅戰,有重要意義。

  1988年6月,習近平同志從廈門調到寧德擔任地委書記。到寧德,他發現這個地區的廣大干部群眾對脫貧致富的熱情很高,但又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一談脫貧,都離不開三大話題:一是開發三都澳港口,二是修筑福溫鐵路,三是創辦中心城市。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想一下子就抱個“金娃娃”,是不現實的想法。無論是修鐵路,還是造良港,都需要大量資金,還得考慮建起來后有沒有貨物可運的問題。至于建設中心城市,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心城市不是批出來的,而在經濟發展中逐步自然形成的。把脫貧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國家給大項目上,一味地眼睛向外,實際上反映了這個地區有的干部群眾對如何靠自己力量走出貧困,心中無數,信心不足。扶貧先扶志。在作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提出閩東這只“弱鳥”可否先飛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從思想觀念上對寧德地區脫貧致富作出了精準定位。

  習近平同志在調研中發現,一些人只看到眼前的窮,而不是歷史地、發展地看問題,這就很容易失去自信心,自暴自棄。他為此強調,我們在講貧窮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從歷史上看,閩東是老蘇區,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在革命戰爭時期曾贏得“紅旗不倒”的殊榮,又有豐富的畬族歷史文化。這是亮麗的閃光點;從地理資源上看,閩東的山海交融,風景獨特,這也是一個閃光點;從發展上看,目前閩東人民正在抓緊機遇,脫貧致富,這也是一個閃光點。雖然不能與發達地區相攀比,但也要看到我們也有許多長處,如工業形成了以輕紡工業為主,以精、新、偏、稀產品為特色多門類的工業基礎;農業可以同省里其他地區并駕齊驅。閩東經濟改變落后狀態,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水滴石穿的變化。因此,在發展的目標上,需要制訂切合實際規劃,而不要好高騖遠地空想;在干部的工作作風上,需要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而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投機心理;對于全體干部群眾來說,需要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精準扶貧,除了幫助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精準確立脫貧觀念外,還要引導他們精到探尋脫貧的路子,脫貧致富的辦法、措施要適合當地實際,并盡可能全面。一講脫貧,大多數人就想到發展工業。習近平同志認為,閩東窮在“農”上,也只能富在“農”上。但這個“農”是指“大農業”,而不是傳統的“小農業”。這一“大農業”的新發展理念,為閩東找到了脫貧致富的現實路子。問題在于,閩東農業基礎薄弱,資金缺乏,發展大農業不是件易事。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發展大農業必須有獨到的“閩東思考”,其中最重要的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閩東要實現糧食自給;二是農業要實行綜合開發。

  同時,習近平同志也十分重視閩東的工業發展。但是他強調,閩東的工業發展要適合當地實際。其一,發展工業不要忘了閩東“大農業”的區情。工業產值的大部分是來源于利用農副產品加工的行業。其二,工業發展要與自我平衡能力相適應??孔约旱牧α?,根據本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的情況,本著“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調配、發揮各種資源的優勢。其三,各地要立足區域優勢,揚長避短地選擇自己的主導產業。習近平同志重視教育,注重從根子上脫貧。習近平同志認為,越是貧困的地方,就越需要辦教育,以走出“窮”和“愚”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的馬太效應。閩東辦教育,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習近平同志提出,走國家辦學與社會辦學相結合的路子,調動各方力量,多渠道籌措經費辦學,閩東教育需要有“泥土味十足”的特色教育,培養更多能脫貧致富的知識型勞動者。閩東教育必須注意重視掃盲,掃盲工作要與實用技術、幫助農民致富結合起來。

  《擺脫貧困》一書還用大量篇幅談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如何精心地做好扶貧工作的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各級干部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系,這是貧困地區干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而廉政對于閩東的領導干部來說有更重要性的意義與更強的緊迫性,領導干部要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

  來源:光明日報,2016年1月 作者: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江偉)


97久久精品无码_色欲天天婬色婬香综合网_国产乱老熟视频网_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