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者林庚白》
作者:林怡 陳碧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文 /郭佳
林庚白先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人物、詩人。他一生熱心政治,少年時期便義無反顧投身革命,曾加入京津同盟會,后為國家前途忙碌奔波,抗戰時期在香港倒在了日本憲兵的槍口之下;他還是一位詩人,這位出生于螺洲“八世科甲”之家的神童,從小在福州家喻戶曉,幼時詩文受“同光體”影響,后加入文學革命團體“南社”,敢于和杜甫爭高下,致力于將詩歌創作成“詩史”。另外,林庚白還是命理學家,當年一本《人鑒》名噪全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其中算準了袁世凱的暴卒,以致今時今日人們提起林庚白,似乎忘了他最重要的革命者與文學家的身份,只是用獵奇的心態將他看作“神算預言家”。
《狂者林庚白》是林庚白先生的第一部傳記,其第一作者是專注于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熟諳福建近現代名人典故的林怡教授,他出身于福州螺洲,同為名門林家之后,因此無論從學術專業層面,還是從親緣感情來說,都是寫作林庚白傳記當之無愧的人選。而第二作者陳碧老師,主要負責構建傳記的結構大綱,并對過于學術的部分內容加以潤色,使之更加通俗易讀。本書主要運用的文獻材料有林庚白的《麗白樓遺集》(上下)、林北麗的《林北麗詩文集》等,林怡教授在林庚白大量的詩詞、文章、書信、日記、小說、自傳以及親朋好友所著相關詩詞文中尋找素材,加以連綴貫穿;書中有許多林庚白作品的直接引用,為的是讀者能讀到原始文獻史料,更直觀地感受林庚白的詩文特色。
本書的結構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上輯本事、下輯世間緣,以及附錄。上輯本事,按時間順序縱向記述了林庚白從神童降世到殉國香江的主要事跡;下輯世間緣,從橫向人際關系角度入手,講述了林庚白與家人愛侶、知己故友之間的故事,其中包括原配許今心、戀人張壁、摯愛林北麗等,還有盡是貴顯的政治、文化朋友圈。最后的一篇附錄,名為《詩怪與詩狂:文學名士林庚白》,是林怡教授對林庚白詩歌成就的研究論文,文章特別強調了林庚白是中國近現代文學研究不可避開的一位重要詩人。三個部分互相獨立,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從不同角度完成了對林庚白傳奇人生的勾勒。
林庚白1936年春在廣州游歷時留影
本書最大的看點在于運用真實史料澄清了世人對林庚白的某些誤解,還原了林庚白的真實人格。相信在沒看過本書之前,大部分普通讀者對林庚白的認識有所偏頗,因為互聯網上能搜到的關于林庚白的文章中,至今充斥著各種未經考證的八卦傳言。例如,坊間流傳林庚白迷信算命,為了避免流年不利,怕在重慶有空襲危險,所以逃到香港,但最終命是算準了,命也送掉了。實際上1943年林庚白的妻子林北麗在桂林撰寫的《庚白的死》一文中,已經詳細說明了他們一家赴港的原因和遇難的經過;林怡教授在書中認為林庚白是因為在陪都重慶被賦閑不得志,故欲南下結盟中共,為抗日發揮自己的能量,而這也是中共高層對國民黨左翼名流的統戰安排。如果非要說林庚白善于預言,那么不得不提的是,林庚白成功預言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1937年第二次淞滬會戰爆發后的一個月內,當時國民黨當局主和派占據上風,林庚白就寫了振聾發聵的弘文《抗日罪言》,用客觀敏銳的分析和積極堅定的態度,指出中日之間再無調和的余地,中國必須抗日:“抗戰一天勝利一天!天天戰敗,也就是勝!”實際上,這并不是什么迷信的算命,而是林庚白非凡才智、敏銳眼光和宏大格局的體現。另外,還有人傳言林庚白追求的名女人不少,其中包括林長民的女兒才女林徽因。作者在書中列舉對比了林庚白與林徽因的時間線,說明林庚白雖與林長民是同鄉同僚關系,后或有來往,但與林徽因幾無交集;而且林庚白一生坦蕩,并不諱言感情經歷,如果其詩文、日記等沒有相關記載,便絕無林庚白追求林徽因不得之事。
1937年3月,林庚白與林北麗在上海訂婚儀式上合影
在風云激蕩的民國時期,林庚白無論在政壇還是在詩壇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這位有著英雄主義情結的“超人”,自詡是現代諸葛亮,而其結局似乎也與之相似,讓人悵然惋惜:一腔熱血投身革命,一身才華報效祖國,最終卻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林庚白稱自己“身是中華廢興史”,這樣一位心系國家民族安危的革命者和文學家,他的真實人生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希望通過《狂者林庚白》一書,可以讓讀者們深入了解林庚白其人其事,了解動亂紛爭的時代洪流下,革命前輩們鮮活的愛恨情仇與人生歷程。正如林怡教授在書中所說:“抗日英烈林庚白,在他短暫的四十五歲生涯中,為了救國濟世,他革命,他奮斗,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悲壯殉國,其骨氣操守,是中國近現代文人的光榮和驕傲。至今思之,依然典范后人。”
(編輯:張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