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新書推薦 | 《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畫冊出版
來源:福建人民出版社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26日 11:26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篇章。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上書清廷,提出設廠造船的方案,強調“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在清廷批復的諭旨中,這一方案受到認可,被認為是“中國自強之道”。在這樣的背景下,船政于當年末在福州馬尾奠基開工。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擔起重任,帶領船政在短短幾年內便取得了卓著的成績。

 
雕塑作品《船政精英》。作品展現了船政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形象,
從左至右依次為詹天佑、鄧世昌、沈葆楨、左宗棠、嚴復、薩鎮冰。(陳李非/攝影)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展覽入口。(陳李非/攝影)

       船政大膽突破傳統教育體系,參考西方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聘用洋教習為學生授課。船政開辦教造船的前學堂、教駕駛和管輪的后學堂,另設教工程制圖的繪事院和教做工的藝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工程師、海軍軍官和技術工人,并選派學生遠赴歐美留學深造。作為船政正監督的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將西方專業的人員和先進的設備引進船政,為學生提供了充實的教學資源。

 
日意格編著的《漢法語匯便覽》詞典。(陳李非/攝影)
 
船政首屆赴英留學生。(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供圖)
 
駕駛學堂腰牌。(陳李非/攝影)

 
       在壯大海防建設的道路上,船政達成由借鑒西法到技術獨立的里程碑式跨越。從第一艘國產千噸級蒸汽動力軍艦“萬年清”,到第一艘國產全金屬軍艦“開濟”,再到第一艘國產鋼甲軍艦“平遠”,船政艦船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了“木脅木殼—鐵脅鐵殼—鋼脅鋼殼”的完美邁進。為了更加有效地捍海衛權,船政開始籌劃航空事業,以巴玉藻為代表的工程專家潛心于飛機研發,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制造出的國產飛機提升了海軍作戰能力。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中陳列的“揚武”艦模型。(陳李非/攝影)
 
巴玉藻、王助設計制造的水上飛機浮站。(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供圖)

       船政孕育的海軍力量,在血與火中磨洗淬煉,為抵御侵略、守衛海疆前赴后繼。從船政走出的海軍人才,成長為中國近代海軍的骨干,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馬江海戰和甲午中日戰爭的戰場上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犧牲,鍛造了英勇無畏的海軍魂。畢業于船政后學堂駕駛班的鄧世昌帶領“致遠”艦沖向“吉野”艦前,曾發出“今日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的高呼,這個以身為艦、凜然就義的歷史瞬間始終激勵著后人。

 
“通濟”艦舵輪細節。(陳李非/攝影)
 
雕塑作品《旗還在》。1884年馬江海戰中,船政“振威”艦沉沒之前,艦上升起一面嶄新的軍旗。(陳李非/攝影)

 
       船政刻寫的歷史印記在今天依然閃耀。2001年,福建船政建筑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以輪機廠、鐵脅廠、繪事院、鐵水坪、一號船塢、鐘樓、船政衙門遺址和官廳池為核心物項的福建船政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今天,漫步在閩江之畔,透過中國船政文化城內的工業遺存,可以窺見昔日蒸汽噴涌、機器轟鳴的輝煌,遷至新址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靜靜佇立,向每一位訪客訴說著幾代船政人謀求海防自強、推動工業騰飛的長久奔赴。

推薦閱讀
《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
作者: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圖片:陳李非 林熙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出版時間:2025年1月
定價:158.00元

 
       該畫冊沿著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展陳大綱線索,匯集近300幅館藏文物、模型展品、場景復原、史跡現貌照片與歷史圖像,佐文字解讀,重現船政探索新式教育、研發艦船飛機、編練近代海軍、現代持續發展的不凡之路。畫冊分為“歷史背景”“船政誕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軍”五個部分,另附“船政之最”和“船政大事”,讀者可以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懷著“察往知來,視茲故帙”的態度,展望船政明天,觸發對以“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為核心的船政精神的更多思考。

精彩內頁
 





 




 
(編輯:張紫妍)
97久久精品无码_色欲天天婬色婬香综合网_国产乱老熟视频网_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