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國史》(上下冊)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福建省優秀出版項目
楊 琮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25年5月
裝幀:布面精裝+燙金+函套
ISBN:978-7-211-09580-3
定價:268.00元
內容簡介
閩越國是戰國秦漢時期閩越人在中國東南沿海建立的地方政權,前后存世近一個世紀,曾創造了燦爛一時的閩越國文化,揭開了福建有史記載的文明發展的新篇章。隨著考古發現的推進和學術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武夷山城村漢城和福州冶城有關遺址的發掘,今人對湮沒了2000多年之久的閩越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本書即以出土文物為根據,結合歷史典籍的有關記載,首次對閩越國文化遺存及考古發現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較為完整、系統地講述閩越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揭示閩越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力推進福建古代文明溯源。
點擊圖片可跳轉至當當網購買
作者簡介
楊琮,原籍江蘇無錫,1955年生于陜西西安,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歷任福建省博物館研究員、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館長、福建博物院院長等職?,F為閩江學院閩都學者講座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99年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2007年被人事部、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福建省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學科帶頭人。從事福建地區秦漢考古尤其是閩越國遺址考古和研究四十多年,先后撰寫發表考古報告、論文百余篇。專著有《閩越國文化》《美術考古論集》等,主編有《武夷山城村漢城遺址發掘報告1980—1996》《中國出土瓷器全集:福建卷》《越魂閩魄》《21世紀初福建基建考古重要發現》等。
目 錄
上冊
引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閩越國歷史文化的淵源
第三章 閩中郡的設立問題
第四章 閩越國名稱及世系
第五章 閩越國時期遺址的發現與發掘
第六章 閩越國兩都的歷史問題
第七章 閩越國其他邑落
第八章 建筑業和建筑技術
第九章 陶器與制陶技術
下冊
第十章 青銅制造業
第十一章 鐵器制造業
第十二章 玉器文化
第十三章 石、木、竹、漆器及遺跡
第十四章 宗廟制度
第十五章 文字文化
第十六章 官制及姓氏人名
第十七章 藝術、宗教及民俗
第十八章 喪葬制度與文化
第十九章 兵器和軍事制度
第二十章 與中原漢王朝的交往和漢越文化的交流
第二十一章 與周鄰諸國的關系及文化交流
第二十二章 閩越國的歷史地位
附錄一 閩越國大事記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新書實拍
本書試讀
閩越國歷史沿革
距今2220多年前,在福建這片群巒疊嶂、江河縱橫、海岸線綿延曲折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她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之列傳的閩越國(按中國的方位,當時亦稱東越)。閩越國的建立,揭開了福建文明史的第一頁。
閩越,也作閩粵,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也是中華民族的來源之一。閩越王國是戰國秦漢時代由閩越族人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閩越族一經崛起,便迅速登上了風起云涌的中國歷史大舞臺。司馬遷在《史記·東越列傳》中,用十分洗練的文筆,記述了閩越國興衰的歷史沿革。幾頁史冊,1256個文字,勾勒出閩越國的社會輪廓和發展軌跡。后來,班固在西漢專史《漢書》中亦撰《西南夷兩粵朝鮮傳》,其閩粵傳部分所記述的文字大體照錄《史記》,僅局部略有增刪。
閩越王無諸等閩越王族貴胄,系越王句踐的后裔,在戰國時期就稱王、稱君于閩中。秦始皇統一海內,將他們均廢為君長,在閩越族的聚居地設立了閩中郡。秦王朝苛政猛于虎,短短十多年的統治,就激起了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首先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共伐暴秦。閩越族人民也投入了這洶涌澎湃、席卷九州的起義浪潮中。閩越王無諸等率閩中子弟兵與百越起義軍響應鄱陽令吳芮的號召,追隨劉邦軍攻入武關,直搗咸陽。閩越族戰士在這場“朱旗乃舉”“革命創制”的轟轟烈烈的反秦斗爭中,與中原人民并肩作戰,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秦王朝在各族人民的共同討伐中滅亡了。由于楚霸王項羽在分封各路義軍及諸侯時,未封無諸等閩越王族,因此在秦亡之后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中,無諸等閩越首領又率閩中兵佐漢擊楚,為漢王朝的建立貢獻了力量。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楚漢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初登帝位的劉邦封無諸為閩越王,在閩中故地立國。漢高帝劉邦的詔令說:“故粵王亡諸世奉粵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亡諸身帥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弗立。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于是,無諸成為西漢中央王朝首封的少數民族國王,他帶領著自己的部下返回故園,建都“(東)冶”,在滿目瘡痍、社會生產十分落后的閩越土地上,開始了披荊斬棘、效法中原的新的創業。福建從此揭開了有史記載的社會發展新篇章。
十年后,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漢廷又將曾在滅秦興漢斗爭中有功的閩越族另一位首領搖,封為東海王,建都于浙南東甌,故世人亦稱東甌王。自此,閩越族分為二國,一個是閩越國,一個為東甌國。史書從地理位置上針對南越而言,通常合稱二國為東越。后至漢武帝時期,東甌國遭受閩越國圍攻和逼迫,不得已而內屬,遷其民于江淮地區,其領地被閩越國所并。
閩越國雖然在秦始皇平越地設閩中郡之前已是一個獨立的實體,但正式得到中原王朝的確認和分封,是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從這一年起,至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的半個多世紀,閩越國沒有發生重大的內外戰爭和天災人禍,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得以快速發展。因此,社會經濟和文化突飛猛進,國勢日益強盛。
在西漢初的半個世紀里,中國南方地區所發生的大事件中,至少有三件事與閩越國有關聯。一是呂后去世時,南越王趙佗利用漢朝軍隊不習嶺南水土,對其無可奈何的時機,擴張勢力,對閩越一面炫耀武力,以兵威邊,一面又送財物以交好,取得了兩國的暫時聯盟。二為漢文帝時,淮南厲王劉長欲造反,遣使北交匈奴為應,南聯閩越為援;后因事敗露,劉長在流放中死去,造反之事未果。三是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叛亂,吳王劉濞遣使邀閩越和東甌共同出兵,東甌加入了七國叛亂的行列,閩越沒有參加。后來叛亂失敗,東甌為獲利和免罪,殺吳王于丹徒,得到了漢朝廷的寬大處理。吳太子劉子駒為躲避漢朝廷的通緝,逃亡到閩越國,得到閩越的收留和保護。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王郢在吳太子劉子駒的煽動下,為了爭利奪地,發動了進攻東甌國的戰爭。戰爭一開始,強盛的閩越軍隊就把東甌圍困成鐵桶一般。東甌軍民孤立無援,派使者告急于漢朝廷。漢武帝派嚴助發會稽兵從海上援救東甌國。閩越得知漢軍來救,遂撤兵回國。東甌為了避閩越國兵鋒,向漢朝廷請求舉國遷徙內地,在得到朝廷許可后,便舉眾遷居于江淮之間。東甌國故地自此被閩越國所并。
建元六年,閩越王郢又發動了對南越國的進攻。南越王趙胡不敢擅自發兵抵抗,派使者上書向漢朝廷求救。漢武帝認為南越仁義,守職約,遂調遣兩路大軍討伐閩越。一路大軍由大行王恢率領,出豫章郡(今江西省境);另一路大軍由大農韓安國率領,出會稽郡(今江蘇、浙江省境),準備兩面合擊閩越。閩越王郢得悉漢軍臨境,立刻發兵守備險道要隘,以抗拒漢軍。戰爭尚未爆發,閩越王弟“余善乃與相、宗族謀曰:‘王以擅發兵擊南越,不請,故天子兵來誅。今漢兵眾強,今即幸勝之,后來益多,終滅國而止。今殺王以謝天子。天子聽,罷兵,固一國完;不聽,乃力戰;不勝,即亡入海’”。余善得到閩越貴族們的支持后,即刺殺了其兄閩越王郢,遣使節將閩越王郢的首級獻于大行王恢,向漢朝廷謝罪。漢武帝遂罷伐越之師。
閩越王郢被殺后,朝廷為了羈縻閩越人,封立了不曾參與謀亂的無諸之孫繇君丑為越繇王,繼承閩越國王位。但余善殺其王兄后威勢日增,權傾朝野,欲自立為王,越繇王無法控制他。漢武帝不愿為此再興師動武,念其雖與郢共謀亂,但后來殺郢有功,只好再封余善為東越王,與越繇王并處。余善受封后,閩越國從此產生了一國二王的局面,同時原東甌故地也從此名正言順地歸余善統治。余善幾乎控制了整個閩越國。
閩越王國在西漢前期近70年的生產積累的基礎上,至此實力已達高峰,成為中國東南沿海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閩越的迅速發展壯大,更加深了她與西漢中央政府的矛盾。漢朝大臣嚴助尖銳地指出:閩越王“又數舉兵侵陵百越,并兼鄰國,以為暴強,陰計奇策,入燔尋陽樓船,欲招會稽之地,以踐句踐之跡”。閩越國的對外擴張和稱霸,嚴重地威脅著西漢王朝東南地區的安全。
此時正值西漢王朝大一統的盛世之巔,歷史已不復春秋故事。漢武帝在連歲用兵北方,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脅之后,回首考慮解決南方的兩越割據政權。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遣使要求南越國內屬,比內地諸侯,用漢法。元鼎五年,南越國丞相呂嘉不愿內屬漢朝,殺國王、王太后及漢朝使節,揭開了漢越戰爭的序幕。漢武帝發江南樓船十萬之師討伐南越。東越王余善聞知漢伐南越,即上書漢武帝,愿率八千閩越軍助戰擊南越。但當閩越軍進至南越揭陽時,余善借口為海風大浪所阻,按兵不動,騎墻觀望,并暗中與南越相通。
直至漢朝大軍剪滅南越,擊破番禺時,閩越軍仍未趕到。于是,漢樓船將軍楊仆上書漢武帝,愿率戰勝南越之師再擊閩越。武帝考慮到軍旅勞頓,沒有答應,僅令諸校屯兵豫章梅嶺待命。
元鼎六年(前111年)秋,東越王余善得知漢樓船將軍上書請誅閩越,便公開發兵反漢,除派兵據守交通要道外,還遣“吞漢將軍”騶力等率兵進攻駐扎在白沙、武林、梅嶺的漢軍,殺漢軍三校尉。當時統兵屯守的漢朝將領大農張成和故山州侯劉齒,不敢迎擊閩越軍,退回避閩越兵鋒,后均以畏懦罪被朝廷斬首。余善在襲擊漢軍初勝后,便刻“武帝”璽,自立為帝,并欺騙閩越臣民。面對余善的叛亂,漢武帝決心用武力鏟除,于是調遣了四路大軍圍攻閩越國:一路“橫海將軍韓說(悅)出句章,浮海從東方往”;一路“樓船將軍楊仆出武林”;一路“中尉王溫舒出梅嶺”;一路“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出若邪、白沙”。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漢朝四路大軍進入閩越境,東越王余善發各路兵據險抗擊漢軍,“使徇北將軍守武林,敗樓船軍數校尉,殺長吏”。此路閩越軍先勝后敗,“樓船將軍率錢唐轅終古斬徇北將軍”,挫閩越軍前鋒。
就在漢廷四路大軍云集閩越國境,大戰即將全面展開的關鍵時刻,曾受漢廷指派勸諭余善的閩越衍侯吳陽,率其邑軍隊700人響應漢軍,攻余善駐守漢陽(遺址在今浦城錦城村)的軍隊。而后又與閩越建成侯敖、繇王居股合謀,計殺東越王余善,率國投降漢軍。閩越的叛亂被平定。
漢朝廷以軍功對圍攻閩越的將領封侯時,也同時封降漢的閩越“繇王居股為東成侯,萬戶;封建成侯敖為開陵侯;封越衍侯吳陽為北石侯”;封東越將多軍為無錫侯。
這一年,漢武帝以“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為由,“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
福建和浙南地區的閩越族,在秦統一全國以前就已割據一方,稱王于世。漢朝初建,高祖即封閩越國,直至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被剪滅,閩越國存世92年。福建地區自進入文明時代以來至今的2000多年中,地方割據政權首推閩越國統治的時間最長,也最為強盛。在近一個世紀的歷史歲月中,閩越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效法中原內地。勤勞勇敢的閩越族人民,在華夏文化的浸潤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燦爛一時的閩越國文化,譜寫了八閩歷史文化輝煌的一頁。
(節選自本書導論部分,書中注釋從略)
(編輯:張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