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一口《后村詩話十四卷》
毫無疑問,這本大部頭書籍足以讓業余人士望而生畏。此書原樣復制古籍,繁體豎排無標點,系《八閩文庫》中的一冊,名稱為《福建文獻集成·初編 集部 六八》,具體內容則是《后村詩話十四卷》。
后村,是南宋江湖詩派代表人物、文章名家劉克莊的號。他是莆田人,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致仕?!逗蟠逶娫挕饭灿惺木?,分為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續集四卷、新集六卷,均為晚年之作。前集與后集,是他六十歲至七十歲間所作;續集是他告老歸鄉后所作,時近八十歲;作新集時,他已經八十二歲了。前、后、續三集統評先秦迄宋人詩,兼及歷代文史雜事,而以論唐宋文學為主;新集則專門選評唐詩。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人民出版社根據中國國家圖書館、天一閣博物院所藏《后村詩話》明代抄本,編成《后村詩話十四卷》,作為《八閩文庫》的《福建文獻集成·初編 集部 六八》。上述明代抄本,是該書現存最早的單行版本。該本原藏寧波范氏天一閣,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前八卷流散出閣,遞經廣東等地藏書家收藏,后歸中國國家圖書館;后六卷則仍藏于天一閣?!栋碎}文庫》將其首次原樣合璧,真可謂厥功至偉。
《八閩文庫》中《福建文獻集成·初編 集部 六八》的書影。(資料圖)
然而,作為古典文學的業余讀者,要讀得下此書,還真要有一定的閑暇與閑情才行。只有慢慢地披閱,細細地斷句,喚起自己的閱讀經驗,發掘自己的知識積累,才能品咂出個中滋味。
在后集的卷一,后村先生講了個故事。福州仁王寺,有僧喜唱《望江南》詞,一日忽題壁曰:“不嫌夫婿丑,亦勿厭深村。但得一回嫁,全勝不出門。”有人據此認為他是想要出世,便讓他掌管一座寺院。不久,此僧又不開心了,題詩曰:“當初只欲轉頭銜,轉得頭銜轉不堪。何似仁王高閣上,倚闌閑唱《望江南》。”翰林李元善很贊賞這兩首絕句,他游歷厭倦了,就說:“我想唱《望江南》。”
讀到此處,我不禁啞然失笑。“但得一回嫁,全勝不出門”,豈不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宋代僧人版?真是“人生愁恨何能免”,出家也好,為官也罷,生而為人,總是難以免俗。
同樣在此卷里,劉克莊認為“近人長短句多脫換前人詩句”。比如《七夕》詞“今夜為情忙,人那得、工夫送巧”,化用的是唐代羅隱的詩句“時人不用穿針待,沒得心情送巧來”?!秾m詞》云:“一夜御前宣住,六宮多少人愁。”而唐代王建已經寫過:“聞有美人新進入,六宮未見一時愁。”
其實,詩詞化用前人詩文,本來就是“常規操作”。劉克莊自己就寫過一首詞《滿江紅》,其中“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明顯脫胎于前賢陸游《書憤》中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特別是詞的結尾,“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更是直接致敬《左傳》中的名篇《燭之武退秦師》。
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認為,后村先生下了碎密的工夫,“事先把搜集的故典成語分門別類作好了些對偶,題目一到手就馬上拼湊成篇”。錢先生幽默地說:“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是滑溜得有點機械,現成得似乎店底的宿貨。”
在我這樣的門外漢看來,“庾信文章老更成”。十四卷《后村詩話》,即便是“店底的宿貨”,也仍是一座含金蘊玉的寶藏。探寶之旅,甚是考驗讀者的知識功底。我不過是“啃”了一口,便已嘗得諸多美味,卻也耗費了不少心力,同時也在默默等待一個合適的機緣,再來“啃”他一“啃”。(作者:邊緣)
來源 |《福州晚報》2025年5月1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