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題材網絡小說《智能覺醒》由海峽文藝出版社于近日正式出版。該作品原是七貓中文網連載小說,前期積累了一定讀者好評,在紙質圖書上市的一個月時間里,針對此書海峽文藝出版社與七貓中文網舉辦了相關研討會,組織進校園、進工業園區讀書會等活動,也收獲了諸多認可。
《智能覺醒》是海峽文藝出版社的第二本工業類網絡小說紙質化、精品化的成果,在出版過程中,作者與編輯不斷優化小說結構,弱化枝葉突出主干,以文學形式講述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和應用。
主動挖掘優秀作品
“社里長期關注新時代現實題材文學創作。”《智能覺醒》責任編輯劉含章告訴記者,海峽文藝出版社重視現實主義網絡文學作品的挖掘,此前已成功出版《宛平城下》《重卡雄風》,兩本書分別入選2019年度“中國好書”和2020年度“中國好書”。
實踐證明,現實主義網絡文學不缺好作品,2023年海峽文藝出版社主動向外尋找優秀作品、優秀作家,并選擇與網絡文學平臺強強聯手,發揮各自優勢、整合雙方資源,以更好更快地實現優質網絡文學作品向實體出版物的轉化。
劉含章介紹,《智能覺醒》原名《大國重器·智能時代》,在七貓中文網連載時已獲得廣大讀者閱讀好評,是中國網絡文學新作推介上榜之作,也是2022年度上海市作家協會現實題材(網絡文學)重點創作項目。其作者銀月光華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創作視角,此前已有紙質書出版成果?;谶@幾點,海峽文藝出版社最終選擇了《智能覺醒》進行紙質化出版。
《智能覺醒》內容以人工智能的開端和發展歷史為時間脈絡,講述了20多年來,4個青年從大學時代癡迷人工智能研究,畢業后因共同的科技之夢一起創業,在遭遇資金不足、技術變革、國際競爭等問題后,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和理想,最終通過二度創業得以在智能重工、智慧家居、網絡通信、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甚至超人工智能領域創造輝煌,實現各自的夢想。
“該作品以硬核工業為切入點,豐富和深化了網絡文學的現實主義脈絡,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劉含章說,該書的出版是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文藝的重要論述精神的實踐,是文藝界對網絡文學主流化與精品化積極引導的成果,有強導向性意義、引領性價值。
二次創作精益求精
“這也太長了。”這是劉含章收到《智能覺醒》完整稿件的第一想法。連載原稿有154章40萬字,初期編輯團隊通過精讀全書,概括各章節要點,梳理全書脈絡,對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見。
《智能覺醒》書稿的修改幅度超出了編輯團隊的預期。劉含章回憶《智能覺醒》出版過程中面臨的難點,一是從線上連載到線下出版,面臨“精品化”的新挑戰,小說人物眾多,需要二次創作來優化小說邏輯與結構。二是書中涉及許多智能科技的專業問題需要反復核實,對編輯工作也是一大考驗。
“作者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為了小說一點點地打補丁,這讓我們十分感動。”《智能覺醒》編輯團隊人員說,時間緊任務重,在手中還有正在連載的小說的情況,銀月光華通宵達旦地改稿,對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減少了書中對主人公情感糾葛的描寫,將筆墨集中在科研攻關等情節上。
第二次提交的稿件字數比初稿減少了近一半,這過程中最難的是如何顧及刪改后情節的連續性,編輯與作者在一次次的文字留言、語音留言、電話溝通中反復修改,精益求精,最終在2024年完成定稿。
“當我在鍵盤上敲下《智能覺醒》的最后一個句號時,心中涌起的不僅僅是完成一部作品的喜悅,更多的是對技術如何深刻影響并變革工業文學的深刻感悟。”銀月光華在《智能覺醒》研討會上說道,在創作中他感受到傳統工業文學與新工業文學的根本區別,工業文學是對工業生產的記錄和描述,更是對工業社會、工業文化、工業精神的探索和反思。在《智能覺醒》中,他通過小說的形式,展現智能技術如何與人性、倫理、道德相互交織,共同塑造著這個時代的工業文化。他希望讀者在閱讀這部作品時,也能夠感受到技術帶來的沖擊和變化。
(編輯:陳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