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峽閱讀大會子活動暨夢山講壇第116期,福建教育出版社大夢書屋特邀知名神話學者、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鹿憶鹿教授,帶領書友們一同踏上了一段從唐人詩文到清宮《獸譜》的《山海經》奇幻旅程。
講座伊始,鹿教授分享了自己對《山海經》的獨到見解,將這部古代奇書的神秘面紗一一揭開。在唐人詩文中,《山海經》不僅是神話傳說的寶庫,更激發了詩人們無限的想象力。諸如李白“蒼蒼三珠樹,冥目焉能攀”、白居易《貘屏贊》等唐代詩人作品,都融入了《山海經》的元素,展現了對這部作品的熱愛和崇敬。而到了清代,隨著《獸譜》的編纂,可以看到《山海經》中異獸形象的進一步發展與演變。
講座中涉及了《山海經》的不同版本,包括清代宮廷中的《獸譜》,以及各種民間版本,展現了對《山海經》文本研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其中,鹿教授特別闡釋了《山海經》在民間的流傳情況,以及它如何成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讀物。她指出,無論是作為文學作品的靈感來源,還是作為民間信仰和生活智慧的體現,《山海經》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互動環節,鹿教授耐心解答了關于《山海經》中生物真實性、與現代生物的關聯性等問題,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探索古代智慧的樂趣。
此次分享,不僅為聽眾提供了對《山海經》深入的理解,也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講座圓滿落幕,而《山海經》的奇幻旅程,仍在每一位聽眾的心中繼續。
(編輯:陳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