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通向福建文獻寶庫的階梯
來源:福建人民出版社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26日 16:53

 

  【編者按】2020年12月,福建省“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文化建設重大工程《八閩文庫》首批成果《福建文獻集成初編》200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陡=ㄎ墨I集成初編》共收錄文獻217種,每種均請相關領域專家新撰解題,揭示各書內容及價值。為方便讀者使用,又將初編所收各篇解題單獨析出,配以書影,另行匯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于2021年12月出版。

 

圖片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編輯部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日前,百道網專訪福建人民出版社《八閩文庫》編輯部主任宋一明,請他介紹該書的編纂編輯情況和學術價值。

 

圖片

宋一明

 

  百道網:能否為我們介紹下《八閩文庫》《福建文獻集成》《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大概情況,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宋一明:先介紹《八閩文庫》?!栋碎}文庫》全媒體出版工程是福建省“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文化建設重大工程,已寫入《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該工程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牽頭指導,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組織實施,集團旗下多家出版社共同參與,我們福建人民出版社承擔80%以上的編輯出版任務。工程于2019年3月正式啟動,通過對福建歷史文獻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系統性調查、整理、出版,并借助全媒體技術,努力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栋碎}文庫》紙質圖書分“文獻集成”“要籍選刊”“專題匯編”三大部分,“文獻集成”采用影印方式,收錄唐宋以迄民國初年的閩人著述1000余種,構成《文庫》的最基礎部分;“要籍選刊”精選130余種最具代表性的閩人著述及相關文獻,予以點校出版,集中呈現歷代福建文獻中的菁華;“專題匯編”則分類搜集傳統四部著述之外與福建有關的歷史文獻,包括福建文獻總目、民間文書、碑銘傳狀、歷史檔案、科舉文獻、船政史料、歷史地圖、通俗文學等20余種,重點突出福建區域文化的特色。

 

  再介紹《福建文獻集成》?!栋碎}文庫》三大部分中,“文獻集成”體量最大,共800冊,分四編出版;所收文獻種類也最多,且以稿鈔本及珍稀刻本為主。2020年12月,《福建文獻集成初編》200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該編收入四部文獻共217種,其中經部35種,史部61種,子部38種,集部83種。以版本形態而分,有稿本76種,抄本88種,刻本52種,油印本1種,其中有大量孤罕文獻,絕大多數為首次刊布。

 

  目前國內各省都在做地方文庫,《八閩文庫》是其中較有特色的一個。我們不滿足于匯集原來已知的文獻,更致力于開拓未知的文獻。“開拓文獻”這個特色貫穿于文庫的全部,不僅僅是在“專題匯編”中,在《福建文獻集成》中,也注重以前未曾影印過的稿抄本、批校本,如明末鄭郊撰《史統》稿本、黃道周撰《黃石齋集》大石山房抄本、清劉家鎮撰《說文分均再稿》稿本。在“要籍選刊”中也注重選擇未曾刊布的孤罕的重要文獻,整理時也注意選用與一般通行本有所不同的稿抄本作為底本或校本,如清魏秀仁撰《陔南山館詩話》,以錯誤較少的湖北省博物館藏謝氏小草齋抄本為底本,而不是常見易得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影印過的福建師大圖書館藏抄本;清施鴻?!堕}雜記》,以內容更全的臺灣“央圖”所藏稿本為底本,而不是常見且有較多刪節的清光緒間《申報》館排印本??傊?,通過整理編纂出版《八閩文庫》這個契機,我們希望盡量開拓未知的文獻。

 

  再介紹《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任何研習傳統文史之學的學者和學生,都要面對“提要”或“解題”這種文體。通過閱讀提要來了解相關書籍的大致內容,是研究者進入一個人文學科研究領域的“門徑”。所以我們在設計《八閩文庫》方案時,就將《福建文獻集成解題》列為“專題匯編”第一種,準備在四編出版過程中,陸續約請學者一一撰寫解題,最后匯編成冊,與《福建文獻集成》配合使用,也作為這套大書出版的最后總結。在項目立項、實施之初,《八閩文庫》編委會主任葛兆光教授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在《福建文獻集成》四編陸續出版時,同步撰寫解題,印在各種文獻之前,而不是滯后出版。這項工作難度很大,因為尋找解題作者、分工撰寫、潤色修改、編輯加工一整套流程下來,所需周期較長。但這樣做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增加一道重要把關,督促我們更加審慎地面對文獻,更注重去偽存真、文獻配補、編次調整等。也就是說,通過撰寫解題來提高文獻遴選與整理的質量。我們遵照葛教授的意見,克服種種困難,做到了解題撰寫與編纂影印同步進行,并根據出版期限要求按時出版。

 

  2021年12月出版的《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是將《福建文獻集成初編》所收兩百余種文獻的解題單獨析出,再配合每種文獻的書影編纂而成。采用解題加書影的方式,可以有效結合傳統書目文獻“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與版本圖錄反映版本形態的功能,從文本內容和版本特征兩方面展現相關文獻。該書的出版是《八閩文庫》工程在《福建文獻集成初編》正式發布一年后的新進展,為進一步方便學者和社會各界了解與使用《八閩文庫》,擴大《八閩文庫》的影響提供了助力。 

 

圖片

 

  百道網:《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的編纂特色在哪里?它的學術淵源是怎樣的?

 

  宋一明:先講《福建文獻集成》的編纂特色?!陡=ㄎ墨I集成》在初期籌劃、設計方案時,面臨諸多難題。首先,福建歷史上雖不乏私家藏書目錄,卻迄今沒有收書完備、體例嚴謹的《福建文獻總目》。因缺乏全面統計,典籍失載、遺佚于外乃至瀕臨毀絕者不在少數。如何摸清家底、制訂目錄,既涵蓋基本典籍,又不至誤收無關文獻,成為關鍵。其次,福建自唐宋以后著述漸多,明清時期承宋之盛,典籍驟增。但隨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全書》《清代詩文集匯編》《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明代詩文集珍本叢刊》等大型文獻影印叢書先后出版,基本古籍的影印本已較為普及。避免大量重復收入,同時又確保所收文獻版本考究,是保證“文獻集成”學術價值、史料價值的重要基礎。

 

  沒有現成的總目可供參考,我們依靠大量查閱各類書目、實地走訪目驗,集腋成裘,制訂影印目錄的同時為將來編纂《福建文獻總目》提供先導。幸而自2007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已積累了豐厚成果,加上最新的學界研究成果、圖書館界整理成果,均為《福建文獻集成》的編纂提供了極大便利。經過充分論證,我們明確文獻收錄原則與編纂體例,采摭著錄福建文獻的重要書目百余種,反復增汰、調整,初步確定了1000多種文獻的影印方案。方案中所列文獻主要收錄的是海內外各家公藏機構的典藏,也涉及若干種私家藏本。在版本遴選上,則注重避開流布較廣的常見版本,以搜訪稿本、舊抄本、名家批校本為主,尤其重視珍本孤籍的搶救性出版,使之化身千百,脫離孤本單傳的險境。 

 

  相較于一般刻本,稿抄本往往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作為保存書籍原始面貌的稿本,因未經后人妄改臆刪和傳寫翻刻之訛,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迄未傳寫刊行的稿本,更為珍罕難得。而抄本中的善本,則或因比刻本完整而可補刻本之不足,或因抄自舊本、善本而具備較高的??眱r值,同樣彌足可珍。面對稿抄本,讀者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間中凝結的古人心血。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出版以來,獲得了學界的廣泛認可。但由于全書卷帙浩繁,多典藏于大型圖書館,為方便更多讀者了解和使用,我們在完成“初編”200冊的出版工作后,即著手將全部兩百余篇解題單獨析出,匯輯成書。一時不能取用“初編”的讀者,也能借單行的“解題”知曉各書內容大概、版本形態。為方便讀者檢索,我們還特意編制“著者筆畫索引”及“書名筆畫索引”附于書末。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中的解題,即中國傳統目錄學中的敘錄或提要。目錄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所謂“目”是指書名或篇名,“錄”則是介紹該書作者、內容和版本項的說明性文字。目錄學創自西漢末年的劉向,當時劉向等人整理國家藏書,每校訂一種,即撰寫一篇敘錄,與原書一起呈交,相關敘錄后又匯輯成《別錄》。由于通過目錄有助于了解歷代文獻的基本情況和學術發展的演變源流,故在中國古代受到特別的重視,編制各類目錄逐漸成為風氣。到清中期編修《四庫全書》,同樣采取圖書整理與提要撰寫同步進行的方法,館臣完成各書提要后即交總纂官修改寫定,再匯編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的編輯理念,自然淵源于《別錄》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最初編纂《福建文獻集成初編》時,我們除盡可能厘正因各種原因而編次錯亂的古籍原貌及為文獻殘帙予以配補外,還延請全國范圍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為這些文獻新撰解題,揭示價值所在。之所以不用更為常見的“提要”之名,一是唐代韓愈在《進學解》中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將傳統文獻分為記載史事及發表議論兩大類。相應地,前者側重提取敘事要領,后者側重在把握言論宗旨。追本溯源,考慮到“提要”之本意,我們認為采用“解題”這一名稱更為合適。二是“提要”之名已被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奠定為解題目錄的泛稱。作為我國古代最具典范意義的解題目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盡管存在諸多問題,但毫無疑問仍是閱讀與研究中國歷史文獻的最重要經典之一。避開“提要”之名,也是表示對前人的敬畏和不敢竊比之意。

 

  與傳統的解題目錄相比,《福建文獻集成初編解題》較為創新之處在于解題與書影相結合,每種文獻均在解題后附以一二幀書影,這也是借鑒了古籍書影或版本圖錄的形式。我國編纂古籍書影的工作起源于晚清學者楊守敬所編《留真譜》,已有百余年歷史,成果豐碩,犖犖大觀。清光緒間楊守敬曾任駐日本公使隨員,期間孜孜訪求日本所藏中土罕見的漢籍珍本,撰成《日本訪書志》。又在日本學者森立之處見到其摹繪古書書影而成的《留真譜》,遂于古抄本外,又增補以珍稀的宋元刻本,鳩集日本工匠摹刻成書行世。1917年,又續編《留真譜二編》。兩編合計收錄書影七百三十余種,是中國最早編印的古籍書影圖譜。此后,又有中國本土編刻最早的古籍善本書影繆荃孫《宋元書景》,以及收錄一家之藏的《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嘉業堂善本書影》,收錄一館之藏的《盋山書影》《故宮善本書影初編》,收錄公私數家之藏的《涉園所見宋版書影》《文祿堂書影》,全面反映通代或斷代版刻風貌的《中國版刻圖錄》《明代版本圖錄初編》《清代版本圖錄》等,均對研究目錄學、版本學有重要參考價值。近年來國家結合珍貴古籍保護工作,編印了第一到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有些省份也編印了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圖錄,上海圖書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等編印過所藏宋元本的圖錄,可謂琳瑯滿目。這些古籍圖錄大部分是沒有解題的,有些如《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圖錄》《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等,則有陳先行、郭立暄等版本研究專家撰寫的著重考訂版本的說明性文字“書志”,以期圖文相互發明。

 

  《福建文獻集成》所收文獻,同時注重文獻的稀缺性與版本的稀見性,為了盡可能保存文獻、多存版本,有些品種在版本上并不刻意求古,尤其是已經影印過的宋元明本,盡量不重復出版。加之注重收錄稿抄本與名家校本,所以很多文獻的解題,主要還是圍繞內容展開的,除介紹內容大要外,也說明該本與其他版本間的差異。另外配以全彩書影,從文字到圖像多重呈現,為讀者提供更為全面的內容及版本信息。

 

  由于每種文獻所附書影僅一至二幀,我們在挑選時反復斟酌,除要能展現版本特征外,還重視反映批校題跋、鈐印等信息,同時以全彩影印,力求反映古槧舊鈔的原本面貌,也與《福建文獻集成》所收文獻大多為單色影印有所區別。古人在整理文獻方面,形成了一套合理而嚴密的做法。既然我們是要整理傳世文獻,那還是用傳統的方式比較合適。不過,方式雖是傳統的,技術卻是不斷進步的。楊守敬的時代,編《留真譜》還只能采用摹刻,有些還只是摹刻局部,后來有了珂羅版書影,還有套色影印?,F在技術條件更好,書影可以高清彩印。

 

圖片

 

  百道網:《初編解題》的編纂過程是怎樣的,能否略作介紹?

 

  宋一明:《福建文獻集成》主要收錄歷代福建人的著作與外省人寫福建的著作,但前人編纂書目,大多不具作者籍貫,需要我們先做初步判斷,確認哪些作者是福建人,其著作價值高下,以及是否曾經出版,依據匯總書目進行版本比對后,再分次前往各大館藏機構調查目驗。我們編輯部全程參與《福建文獻集成》的編纂流程,幾年來實地目驗大量古籍,發現情況往往更為復雜,經常出現如編輯最初誤識作者、前人著錄出錯、原書品相不佳無法影印等問題,這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據我們的經驗并征詢專家的意見進行隨時調整。

 

  確定文獻可用后,我們即邀請專家撰寫解題,要求以千字左右的淺近文言盡可能揭橥文獻的內容大略、篇帙多寡、版本精粗及價值所在。當然,影印古籍因性質不同,提要也應各有側重。如內容稀見或僅以稿抄本傳世而未經刊行者,重點述其內容優劣、成書經過,務使讀者知曉該書原委;內容常見而版本珍稀者,則偏重其版刻或抄寫源流、各本異同,凸顯版本價值。這其中,我們還特別強調解題與書志的區別。因為書志重在客觀描摹版本形態,如字體、行款、題跋、藏印及與他本之差異等,使人如見其書,一般不過多介紹撰者生平,亦不宜評騭內容優劣等。這就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天祿琳瑯書目》的區別,兩者有較明確的界限與分工。

 

  解題一般語言凝練、知識密集,故最易致誤,成為眾矢之的。為此,我們提出了不因襲前人提要、不過度抄錄原書序跋、不蹈虛語、不陳述常識性知識、避免顯見疏誤等撰寫要求,力爭多數解題能達到基本的學術水準之上。清代修《四庫全書》時,寫提要的都是當時的一流學者,作為收錄兩百卷萬余種提要的皇皇巨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成于眾手,迫于期限,最后又經紀昀修改繕定,不免多有抵牾舛訛。但自成書以來,即沾溉學林,成為讀書人治學的津逮,專為此書辨誤的余嘉錫先生甚至譽之為‘劉向《別錄》以來,才有此書’,可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編撰水平之高。當今學術體系培養下的學者很難達到古人精熟古籍的學養,通過先進的檢索技術、快捷的共享信息,可以更便利地進行文獻整理與解題撰寫,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對古籍的認知上就全面超過了清人。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收錄的著作復雜多樣,就內容言,不僅囊括四部,還涉及少數民族語言、音韻、音律、天文歷法等專門之學;就版本形態言,則多稿抄本、批校本,有些稿本未經謄清,字跡潦草,又多涂抹勾畫,不易辨識,我們就有針對性地邀請相應領域內的專家撰寫解題。雖然整理的都是福建地方文獻,但我們并不局限于福建省內,承擔解題撰寫工作的學者來自全國各大院校和科研、典藏機構。其中既有駱瑞鶴、舒大剛、陳???、郭齊、杜澤遜、宋開玉、賈海生、李士彪等著名文獻學者,也有一批中青年專家。他們大多數對于撰寫解題文獻所涉領域有深入研究,如季忠平之于東漢三國史籍與小學文獻,胡坤之于宋史文獻,蔡飛舟之于易學文獻,李軍之于明清掌故,黃學超之于歷史地理文獻,王傳龍之于理學文獻,侯體健之于宋代文學文獻,陳旭東之于福建地方文獻,林振岳之于子部文獻,王慶衛之于石刻文獻,汪華龍之于中古史籍,李開升之于版本考訂,均屬本色當行。有些文獻甚為冷門,如《清書略》是清人林春溥在翰林院學習滿洲語文時所編的滿文字書,我們就約請浙江農林大學的李勤璞教授撰寫,李教授專研邊疆史,熟悉滿蒙藏漢日英等文字資料。 

 

  解題分頭撰寫,陸續到稿后,我們編輯部進行過多輪審讀,先按經史子集四部各指派一名責任編輯分工修改、潤色,改正疏誤,最后再由我改定稿件。有時為求證某句表述的準確性,跟作者會反復溝通、多次修改,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有些距離我們撰寫要求稍遠的稿件,就由編輯部改寫甚至重寫。編輯過程中還要盡可能統一文風,因為需要與影印的文獻相協調,文字力求簡練,解題均使用淺近的文言。為使年輕編輯加深對解題的感知,我們要求每位編輯認領一兩種文獻,先嘗試撰寫解題,并互相修改。這樣,對作者提交的解題稿件,編輯在加工潤色時,就能形成一種“同情之理解”,對解題中出現的問題也更易辨識。

 

圖片

 

  百道網:《初編解題》的學術性,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

 

  宋一明:由于解題撰寫與影印整理同步進行,解題作者在撰寫時需多方閱讀文獻,當有新發現或更好的文獻處理方式,也會及時向我們反饋,促使我們完善《福建文獻集成初編》的編纂編輯。如《初編》原收入福建省圖書館藏清王道徵《蘭修庵消寒錄》道光二十二年刻四卷本,解題撰者蘇州博物館研究館員李軍提示我們國家圖書館藏有道光二十八年續刻五、六兩卷,兩書相配,適成完帙。再如原擬收入的福建省圖書館藏舊題清陳金城撰《陳念庭文稿》抄本四冊,福建師大圖書館古籍部副研究館員陳旭東在解題撰寫過程中發現,該書多抄輯清代寧化人李世熊、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張成孫之文,大概由于出自陳氏舊藏,所以長期被誤認作陳氏著作,不應收入《福建文獻集成》。這些意見均為編輯部采納,提高了《福建文獻集成初編》的整理質量。

 

  解題除撮舉內容大旨外,也重視對一些前人未論及或舊說不當的問題做具體考辨。如國家圖書館藏清張甄陶《正學堂五經通解》稿本五經均有定名,但《周易》部分首冊缺失而題名未知,山東大學杜澤遜教授、王篤堃博士乃據張氏墓志銘及《東越儒林后傳》《重纂福建通志·經籍志》的著錄,考其原名為《周易傳義拾遺》。又如日本內閣文庫藏宋人鄭思肖《心史》所謂南明隆武刻本,經過比勘,當是明崇禎十三年蘇州刻本在福州的重刷本,但增加了兩篇序跋,這個問題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陳??到淌趯懭虢忸}。又如上海圖書館藏宋呂中《類編皇朝大事記講義》明抄本卷五當載北宋太宗朝事而誤入南宋高宗朝事,西北大學胡坤教授指出其致誤原因;前人曾有清人顧宸《辟疆園杜詩注解》攘襲明黃文煥《杜詩掣碧》之說,山東大學宋開玉教授于永泰黃氏藏《杜詩掣碧》清抄本解題中予以分析;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王慎中《南江外集》清抄本之底本久佚,李軍博士考證其編刻當在《玩芳堂摘稿》《王遵巖家居集》之后,《遵巖先生文集》二十五卷之前。此外如據國家圖書館藏四庫底本《卮林》,揭示《四庫》本產生訛誤的原因;福建省圖書館藏馮縉《閩中金石記》當據近人王鐵藩之考訂,改題《蘭話堂后金石紀存》;上海圖書館藏《國朝臣工言行記》批校系出近人李洣之手;福建省圖書館藏《閩大記》清抄本并非陳壽祺手抄;以及考證《文選旁證》為梁章鉅所撰當無疑義、《八閩人物志》撰者吳鳳舉之生平、《墨巢編》撰者謝焜之生平等,均立論審慎,有助于學者進一步研究。 

 

  《初編》所選各書的版本價值,在解題中也多有揭示,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王慶云日記》稿本所載詩文,其他抄本多略去,原貌稍失;上海圖書館藏王大經輯《東冶國朝文編》所選三十五家中,數家文集均賴以一線單傳,所收鄭亦鄒《鄭成功傳》《黃道周傳》在清人所撰二人傳記中也最稱詳盡;國家圖書館藏宋連文鳳《百正集》清抄本文字較勝于《四庫》本;福建省圖書館藏清林軒開《拾穗山房詩存》系道光五年林則徐丁憂期間手抄;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高澍然《抑快軒文集》清抄本,可據以訂正福建省圖書館藏謝章鋌抄本之脫漏衍訛等??梢哉f《福建文獻集成初編》的學術水準和編纂質量能夠立得住,各位解題撰寫者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我們非常感謝的。

 

  另外,編纂時我們尚有一點學術考量,即圍繞重要問題集中收錄有關史料,如清代道光間陳壽祺主纂《福建通志》,后為梁章鉅等人刪毀,是當時一大公案?!冻蹙帯匪諒堧H亮《交舊錄》抄本、謝章鋌《陳鄉賢鰲峰載筆圖紀事輯錄》稿本、《重纂福建通志議》清抄本、王應山《閩大記》清抄本殘卷、魏本唐《東越沿革表》稿本、馮登府《閩中金石志》稿本等,均與之相關,各篇解題中均對與道光《福建通志》的關系有所考證。再如清代福建學人有研究《說文》的風氣,《初編》即收錄了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梁運昌《讀說文解字小箋》稿本,福建省圖書館藏清劉家鎮《說文分均再稿》稿本,福建省圖書館藏清吳種《說文引經異文集證》清抄本,國家圖書館藏清謝章鋌《說文大小徐本錄異》稿本、《說文閩音通》稿本等,從事相關研究的讀者可通過解題了解各書內容,進而開展研究。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出版后,對解題的修訂工作并未終止。事實上,一書甫就,旋覺其失,往往是研究與編輯工作的常態。這就像《四庫提要》一樣,四庫七閣各書前的提要多有不同,而它們與后來匯輯而成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差異更大,可見提要曾屢經改訂。但即使館臣如此殫精竭慮地予以修改,提要中遺留的問題仍然很多,乾嘉時期即招致一些學者不滿,近人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等,都是專為《四庫提要》攻錯訂謬之作,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當今,成為專門之學?!陡=ㄎ墨I集成初編解題》一列上日程,我們不敢怠慢,立即匯集各方面信息,對已發現的問題予以補充修正。這項工作主要由連天雄、莫清洋兩位責任編輯負責。除訂正訛誤外,編排方面也專門做了技術處理。如《福建文獻集成初編》中同一撰者之不同著述,多分散各冊,故解題于其小傳皆不避重復,以省讀者翻檢之勞,而本書則僅保留首次出現之小傳,他處略去,以免重復。書影的遴選主要由連天雄負責,初選后又經過編輯部同仁多次討論,數度調整而成。

 

  總之,為古書撰寫解題難度很高,加之出版有程限,雖經補救,總會有一些解題達不到我們理想中的水準,錯誤也不能完全避免。古人稱“誤書思之,更是一適”,不斷反思不足,同樣是增益知識的一種路徑,幫助我們積累更多經驗,在編纂《福建文獻集成續編》《三編》《四編》的解題時,相信能做得更好。解題畢竟只是介紹內容大要,不能視作定論,更不能代替原書。我們希望廣大讀者通過《解題》這個階梯,進而研讀《福建文獻集成》所影印的古籍,通過研究這些古籍做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清人王鳴盛說:“予任其勞而使人受其逸,予居其難而使人樂其易。”也正是我們編纂出版《八閩文庫》的初衷所在。(作者劉瑞麗,莫清洋亦參與采訪內容文字整理。)



 

(編輯:陳斯璐)

 

 

97久久精品无码_色欲天天婬色婬香综合网_国产乱老熟视频网_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