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與廈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戴志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其鈞、著名文史學家盧美松等三位專家,圍繞《福州古厝》一書,就古建筑保護與文化傳承等話題展開深入訪談。
8月21日上午,在第二十六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福建展區,集團所屬福建人民出版社舉辦了“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訪談”暨《福州古厝》分享會。分享會上,專家盧美松介紹了“厝”字的讀音與含義,即“厝”是福州方言中“房子”的意思,廣義上包括各類地面建筑等。戴志堅教授用“三階式、曲線墻、包檐口、深出挑、金包銀、多院落、重裝飾、藏寨堡”八個關鍵詞概括了福州建筑的特點,強調了曲線型風火山墻是福州特有而又“放眼全國,獨一無二” 的建筑形式。王其鈞教授則從文化角度闡述了建筑風格與當地自然、人文之間的密切關系,并引用“充滿文化的建筑”“中國人住在文化里”等注腳,生動講述了建筑蘊含的文化寓意。隨后,戴志堅教授還以圖文并茂的講授形式,作了一場主題為“再談《福州古厝》”的現場分享。
在今年6月8日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人民日報》重刊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所撰寫的序言?!陡V莨咆取吩敱M介紹了福州地區各類古建筑,包括城防建筑、坊巷村寨、祠堂碑亭、名人故居、寺院宮觀、橋梁驛路等,不僅深入探究這些古建筑所蘊涵的人文信息,闡發其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而且生動展現了福州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編輯:陳斯璐)